2025-02-24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数字化的知识、信息和数据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生产要素。在这个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变革已成为全球教育体系的共识。在不久前召开的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获得了广泛共识,为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提供了战略指导。
云视图研将北斗引进课堂
中国慕课作为引领高等教育变革的关键引擎,自2013年起步,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慕课作为一个创新传统教育模式的平台,在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国际交流、促进学习革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亮丽名片。
慕课的发展在打破时空限制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让知识变得无远弗届。通过慕课西部行计划,东部师资和技术优势得以传递到西部高校,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推动了西部高校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数据显示,仅2022年西部高校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次数达到126万门,参与学习的学生超过2.1亿人次。
云视图研真实与虚拟老师跨区同台教学
这一创新模式的成功经验为未来提供了发展的机会,然而,慕课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创新传统教育模式,助推课堂变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向未来,中国慕课仍将继续努力,发挥其在高等教育变革中的引领作用。
全息技术的引入为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可能性。通过全息技术,可以实现更为直观、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深圳的一堂无机化学课上,学生与远在新疆学生通过全息教室实现跨地区的互动学习。全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可以在不同地点参与同步课堂,丰富了课堂的互动体验。
通过全息技术,可以构建全息教室,使得实验实训等传统上难以实现的教学内容得以突破时空限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的田威教授利用全息技术将飞机“装配”现场搬到课堂,实时引导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同一个虚拟实验室中进行互动合作。这种数字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破解了传统实验教学的难题,提供了更为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同样的,云视图研开发的全息教室效果也一样达到同样效果,而且是裸眼3D,学生无需佩戴头显设备即可体验全息立体效果。
00:52
如何更好地推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保证线上教学的质量,将是未来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慕课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挑战着教师们适应数字化新形势,提升数字胜任力的能力。全息技术的引入将为教师提供更为先进的工具和平台,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提升。
在促进国际交流方面,中国慕课通过开设全球公开课,向全球学习者分享中国在减贫、气候变化、冬奥会等方面的经验。通过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构建了高等在线教育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两个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爱课程”和“学堂在线”更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提供多语言的国际化课程资源,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学术合作。
全息技术赋能高校教育,实现了跨地区学习资源的共享,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未来,随着数字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全球教育数字化共同体的建设将成为推动全球学习者获取更优质资源的关键。通过全息技术的创新应用,高校教育将进入一个更为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