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1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教办〔2025〕3号)正式印发,文件系统谋划了未来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其中,“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课程、教材、教学数字化变革”“深化‘同上一堂好课’应用”等关键词频频出现,释放出强烈的信号:教育现代化的重心正加速转向深度数字化和智能化。
这一趋势的显著体现之一,是全息教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高校的落地应用。作为数字教育硬件升级的重要代表,全息智慧教室正成为推动“课堂革命”的关键抓手。相比于传统智慧教室以平面化屏幕为主的教学呈现方式,裸眼3D全息教室在增强教学现场感、互动性及沉浸体验方面提供了质的飞跃。这种以5G和全息投影为核心的技术组合,恰好契合了当前政策所强调的“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路径。
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并通过数字资源和平台建设支持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在此背景下,云视图研全息教室的技术体系应运而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极具实践价值的解决方案。
该系统以“裸眼3D高立体成像+沉浸式互动教学”为核心,融合多项专利软硬件设备与平台系统,摒弃传统VR/AR设备对穿戴的依赖,真正实现了无需眼镜即可观看3D影像。这种形式不仅显著减轻了学习者的生理负担,更打破了空间限制,使远程课堂具备了几乎与线下等效的交互与临场体验。同时,全息内容制作平台与资源管理平台的配套建设,也为高校打造自主教学资源提供了技术与内容支撑。
以政策推动为契机,云视图研全息教室技术近年来已在多个“双高”高校及新型大学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支撑教学模式变革、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湖南师范大学,云视图研全息教室顺利通过验收,并纳入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模块。通过真实场景中的三维全息授课训练,学生在备课、讲课与教学设计方面获得全方位提升,该校也因此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华南师范大学则将全息技术首次引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践,打造出“5G全息思政课”这一全新教学样态,解决了传统线上教学中“传递强、互动弱”的问题。通过全息手段,“身临其境”的师生互动不仅提升了课堂参与度,也增强了思政课程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在这些实际案例中,全息教室不再只是“炫技”的展示,而逐渐成为高校实现教育数字化升级的标配设施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教学变革并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还涉及到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生态等多个层面的重构。
随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与各地高校对数字化教学需求的持续增长,全息技术的作用边界仍在不断拓展。从跨校区组班授课,到远程实践指导;从三维虚拟仿真实验,到沉浸式学科课程,全息教室已在多个学科场景中证明其可行性与实效性。
云视图研所探索的全息智慧教室路径,正契合国家战略对“教育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国际化”四维一体的总要求。它不仅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也为高校“双高”建设和教育公平提供了技术支撑与资源支持。未来,随着更多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入数字教育转型实践,全息智慧教室有望成为新时代教育空间的重要组成,为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