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在传统与创新的交汇点上,高等教育的走向逐渐清晰。2025年4月15日,软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名再一次为高校实力排序提供了权威参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依旧稳坐前三,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紧随其后。而此次排名也引发了关于“技术在高校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的更深层思考。尤其是在教育技术飞速演进的当下,全息教室等新兴技术是否已成为高校提升教学质量与影响力的重要砝码,正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来源:软科公众号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所大学在排行榜上的进位,不仅仅是科研经费和论文数量的体现,更关乎其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判断。云视图研所研发的5G全息裸眼3D智慧教室近年来被越来越多高校采纳,不只是因为其炫目的科技外观,更是因为它所承载的深层教学变革可能。
排名背后:高校竞争维度正发生质变
据软科2025年发布的最新排名,全国共有589所高校进入主榜,其中“双一流”高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9所非“双一流”高校因“综合实力”强劲跻身百强,说明高质量教学和应用型创新能力,正逐渐成为新的竞争坐标。
当前高校竞争已经从单一的学术论文与科研经费的比拼,延展到了教育生态系统的打造。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课堂互动的多样化、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程度,日益成为衡量一所高校是否“现代”的关键指标。
有人说,“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如何点燃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生活化,是新时代教育所面临的核心命题。而这正是全息教室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所在。
从“穿戴”到“裸眼”:全息教室的革新逻辑
以云视图研为代表的新一代教育科技企业,正在重新定义“虚拟现实”与“教育”的交集。传统VR/AR课堂常常依赖头戴设备,不仅造价高昂,还因眩晕、重量等问题导致学生参与感不足。而云视图研全息教室所采用的裸眼3D沉浸式全息投影技术,则彻底摆脱了设备依赖。
全息影像如同浮现在空气中,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复杂的分子结构、微观细胞、机械原理甚至古代器物的立体复原,在不需任何辅助设备的条件下,真实呈现于眼前。正如教育界的一句经典所言:“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传递知识,而是创造理解。”全息教室正是以此为核心,推动教育从讲授走向感知,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
教学互动: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讲授迈向对话
教学方式的本质正在被重塑。过去的“讲台—黑板—板书”三点一线,如今逐渐让位于“教师—技术—学生”的三维互动结构。在全息教室中,知识不是通过语言单向传递,而是在实时互动中共同建构。
5G+全息技术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真正走向“沉浸式同步体验”。远在千里之外的教师,可以“全息分身”出现在另一所高校教室,与学生实现“面对面”的互动授课。跨区域组班、一对多教学、实时反馈,成为可能。换言之,教学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而是扩展为一个无界的平台。
元宇宙与教育的交汇:不仅是技术,更是场域
全息技术与“元宇宙”理念的结合,为教育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场域。例如,全息透明投影、3D交互建模、虚实融合实验室等模块,正悄然进入科研、医学、艺术设计等专业教学之中。学生在一个三维空间内操作数据、拆解结构、模拟实验,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实验室的静态演示。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引导星辰大海。”真正具有未来感的教育场景,不是科技堆砌,而是以技术为中介,构建出更贴近学生认知逻辑的学习路径。在这方面,全息教室无疑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
实践案例:高校选择全息教室的真实理由
从湖南师范大学将全息教学纳入师范生培养体系,到华南师范大学开设5G全息思政公开课;从海南师范大学搭建全息云校区,到香港科技大学实现跨境远程互动教学;再到兰州交通大学将其应用于高铁系统仿真、北京中医药大学借助全息影像实现中药与经络教学融合,这些实践案例无不印证一个事实:全息教室不再是“炫技”,而是教育模式转型的关键节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师范大学,它通过引入云视图研全息系统,在构建数字化教学体系方面走在前列:两套全息授课系统+一套互动系统+资源平台,不仅提升了教学互动性,也为区域师范教育提供了具有推广价值的示范样本。中西部高校如何借助科技“弯道超车”,重庆师范大学的做法提供了路径样本。
又如兰州交通大学将全息教学应用于铁路运输专业教学,结合本专业对于空间结构和系统运行的高度依赖,全息教室的三维分解和可视化模拟功能,显著提升了课程理解效率和学生操作能力。这种贴合专业场景的应用,也从侧面说明:全息教室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因地制宜”。
技术选择正成为大学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回到2025年软科排名,不难看出:技术投入和创新教学手段已然成为大学整体实力评估中不可忽视的维度。一些非“双一流”高校正通过全息技术、智慧教育等手段,实现跨越式发展。这说明,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只是“历史包袱”和“行政标签”,而是“系统思维”和“技术融合能力”。
正如一位教育思想家所说:“真正的教育,是帮助人用未来的方式解决未来的问题。”在知识结构快速变动、社会需求日益多元的今天,高校若不能在教育形态上与时俱进,就难以培养真正具备未来竞争力的人才。
结语:教育科技的未来图景
在教育不断探寻更高质量发展路径的今天,全息教室等代表性技术的广泛应用,正促使教学理念发生深刻变革。而云视图研所代表的技术体系,则为高校提供了从“数字工具”向“教育生态系统”演进的桥梁。
从湖南师范大学通过全息教室实现教学创新、获得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到香港科技大学借助该技术打造跨境元宇宙教学平台,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技术的可行性,更提供了教育新范式的现实模板。
未来已来,高校排名可以用数据呈现,而教育质量的提升,却藏在教室的每一次互动中。全息教室,是否代表高等教育技术的未来?也许答案,已在越来越多学生眼中那道被三维光影点亮的“理解之光”中。
软科中国大学前100排名